發(fā)布時間:2015-06-18作者:益聯(lián) 來源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
心肺復蘇模擬人
心肺復蘇模擬人由人體模型和心肺復蘇控制器組成。人體模型結(jié)構(gòu)是:可換式頭發(fā),可換式臉皮,可換式頸皮,左手,右手,腹部結(jié)構(gòu),胸腹接觸系統(tǒng),胸壓板,肺袋,下肢,腹部傳感器,肺袋墊皮,壓力彈簧,肺袋進氣出氣裝置,胸皮等。心肺復蘇模擬人廣泛應用于各大醫(yī)院,醫(yī)學院校,電力單位駕校,煤炭礦山,社區(qū)領域的急救技能培訓,不久的將來,隨著急救技能的普及,心肺復蘇模擬人也會是急救領域不可缺少的產(chǎn)品。
心肺復蘇發(fā)展史
1740年
法國巴黎科學院正式推薦為溺水者實施口對口復蘇法。
1774年
英國溺水者營救會成立,這是急診醫(yī)療服務的先驅(qū)。
1874年
海伯格(Heiberg)提出,可通過抬頜法使氣道暢通。
1880年
麥克尤恩(MacEwen)首次實施了經(jīng)口氣管插管術(shù),此方法可避免氣管切開和喉切開。
1903年
喬治·克賴爾(George Crile)報告了第1例通過體外心臟按壓成功使人復蘇的病例。
1954年
詹姆斯·伊拉姆(James Elam)首次證實,人呼出的氣體可維持人體生理的氧合需求。
1956年
James Elam和彼得·薩法爾(Peter Safar)發(fā)明了口對口吹氣復蘇法。
1957年
Peter Safar將A(airway,開放氣道)、B(breathing,人工通氣)和C(chest compression,胸外按壓)相結(jié)合,并出版了《復蘇的ABC》(《ABC of Resuscitation》)一書。
1960年
在Peter Safar的ABC技術(shù)基礎上,現(xiàn)代CPR誕生。
1963年
AHA正式認可了CPR技術(shù),并要求醫(yī)務人員使用該技術(shù)。
1973年
美國紅十字會和AHA開始對美國一般公眾培訓CPR技術(shù)。同年,AHA首次公布CPR指南。
2000年
AHA首次運用循證醫(yī)學方法制定了《CPR與ECC指南》。
2005年
AHA對2000年版指南進行了修訂。
2010年
AHA又一次更新指南。
|